打电话的文化差异

简介:不同国家打电话的文化差异,包括开始通话、结束通话、留言等方面的差异。

和很多人一样,我特别讨厌用另一种语言打电话。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交流变得困难时不可能使用肢体语言,但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语言之间的打电话有很多不同,有时在不同的地方,甚至在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世代之间也有很多不同。不同之处在于:

  • 接电话
  • 给出和询问名字
  • 闲聊
  • 打电话时要有礼貌
  • 言归正传
  • 请求和某人说话
  • 请求和命令
  • 请某人等待
  • 沉默和积极倾听
  • 留下和记录信息/检查和澄清
  • 结束电话

为了帮助国际交流,本文列出并解释了这些差异,作为更广泛的文化差异的有用介绍,或者只是为了纯粹的兴趣,看看人们打电话的方式有多少不同。从2016年11月起,本网站还会有一篇关于英美电话区别的文章,这里还有一本英文电子书,里面有上述所有方面的练习:

//www.v2lift.com/e-books/telephoning/

电话中一个很大的普遍变化是电话的可预见性和标准化程度,所以下面关于某些国家的陈述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电话。

接听电话的文化差异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通常不知道,在面对面使用“Hello”这个词之前,它已经成为了电话里的一种问候语,因此,在国际上接听电话时,像法语“Allo”这样的变体是多么常见,这让他们感到惊喜。也有一些国家使用与“Hello”本意相同的词语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日语中的“Moshi Moshi”和韩语中的“Yoboseyo”。然而,这种接听电话的方式还远未普及。事实上,至少有50种接听电话的方式,在一篇文章中列出了:

//www.v2lift.com/articles/50-ways-to-answer-phone-in-english-other-languages.html

在接听电话时,就像通话的其他阶段一样,文化差异可以分为四类:

  • 有些地方说了,有些地方没说
  • 有些地方不礼貌,有些地方还可以
  • 在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常见的事情
  • 同样的事情,只是顺序不同

在一些国家,不常用英语接听电话的内容包括:

  • “是吗?(比如回应某人的电话以引起你的注意,例如土耳其语中的“Efendim”)
  • “Hi”(例如巴西葡萄牙语中的“Oi”)
  • “平安”(希伯来语“Shalom”,虽然它更多的意思是“你好”)
  • “我在(这里)”(葡萄牙语“Estou”)
  • “(我)在听”(例如立陶宛语中的“Klausau”)
  • “(是的),请继续”(例如斯洛伐克语中的“Prosim”)
  • “你是谁?””(如。法语Qui est a l“服装?”)
  • ”说话的是谁?(例如意大利语中的“Chi parla ?”)
  • “请”代替“请问您是哪位?”(如希腊语“Parakalo”)
  • “准备好了!(意大利语“Pronto”)
  • “Speak (to me)”(例如西班牙语中的“Diga(me)”,意思是“Go ahead”)
  • “嗯”/“所以?(墨西哥西班牙语中的“Bueno”,更字面上的意思是“好”)
  • “在……”(例如“Bei Schmidt”,当你用德语接别人电话时,意思是“在施密特家”)

请注意,在上面的许多地方也可以使用“Hello”的版本,有时比上面更有趣的差异更常见。

你可能偶尔会听到有人,尤其是老板,接电话时说“是吗?”,但在现实中,这在英语中是非常粗鲁的,意思是“是的,你为什么打扰我?”这个警告在许多其他语言中也适用,但不同地方的非正式程度不同,在一些语言中似乎是可以的,例如接电话时说“Da?“在罗马尼亚。

在商务中,英语接电话的标准方式是对你是谁进行某种描述,然后提供帮助,比如“早上好。ABC公司研发部。服务器部分。我是亚历克斯·凯斯。我能为您做些什么?”这在其他语言中也是相当标准的,主要的变化是正常的长度,这些东西给出的顺序,以及使用的短语。例如,在法语中,公司名称、自己的名字和问候是按照这个顺序给出的,在荷兰人通常说“遇见(名字)”,意思是“与(名字)”,而在法语中,你说“我能帮你吗?”(对于讲英语的人来说,这似乎不符合逻辑,因为回答“不”是不可能的)。

虽然打电话的人和接电话的人都可以说“我是Alex Case”英语短语在工作中接电话时,打电话的人通常说“这是Alex Case”,接电话的人则说“我是Alex Case”。这种区别在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语言中都不存在,对两种语言来说,“这是Alex Case”或“我是Alex Case”是很常见的。我们不会说“早上好”。我是Alex Case。我能为您做些什么?”in English.

由于手机无处不在,而且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谁在给你打电话,在大多数地方,如果你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说“嗨(名字)”是越来越普遍的。然而,电话礼仪变化的速度和标准程度似乎因地而异。

在电话中给予和询问姓名的文化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如日本和荷兰,在电话中不尽快介绍自己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包括当对方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相比之下,在英语中,我们往往只在相关或有用的情况下才会说出自己的名字。例如,除非接电话的人是我们很熟悉的人,否则我们可能会说“早上好”。我是ABC有限公司的。我可以和理赔部的哈里斯先生通话吗?,但没有透露我们的姓名。这可能是因为,如果收信人需要把我们的名字传给哈里斯先生,如果我们早些时候迅速说出我们的名字,他们将需要经历不便和/或尴尬,要求我们重复我们的名字。

如上所述,在某些地方,接听电话时询问对方的名字是可以的,因此必须直接说出自己的名字。

询问是谁接的电话的标准英语短语是“is that (name)?”,当逐字翻译成其他语言时,这听起来相当奇怪。在其他地方,这句话通常听起来更标准:“Are you (name)?”,这在英语中是相当不礼貌的。在荷兰语中,对应的短语翻译为“我在和……说话吗?”,我想我在老英语电影里听过,但现在肯定不标准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采取更间接的策略,问“约翰在吗?”甚至“我能和约翰说话吗?”即使我很确定我在跟约翰说话。

如果你不知道收信人是谁,标准的英语表达是“who am I speaking to?”(正式)和“那是谁?”日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但如果你要给别人家打电话,你应该问“Suzuki-san no otaku desu ka?”,意思是“那是铃木先生的家吗?”在其他国家,更常见的是问“Who 's speaking?”而不是“我在和谁说话?”

电话闲聊中的文化差异

就像更普遍的闲聊一样,在你开始打电话这个话题之前,世界各地的闲聊时间从没有到很多,很多网站都推荐在中东地区打五分钟的电话。用英语打电话介于两者之间,来回问一两个问题是正常的。基本的“你好吗?”(或者通常是更随意的版本,如“最近怎么样?”/“近况如何?”“/”的生活如何?/“近况如何?”)是绝对的最低限度,如果你认识一个人,即使你只是通过生意认识他们。

在电话中闲谈的合适话题也要遵循更普遍的文化规范,比如周末、你的日子和星期等,英语很好,英国人也喜欢谈论天气,但经常避免更私人的话题,如家庭和业务联系。

在电话开始时礼貌的文化差异

和许多语言一样,英语打电话可以以“对不起……”或“谢谢……”开头。然而,在英语中,你必须非常注意这个短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否则它听起来可能不真诚,甚至很奇怪。例如,一个短语的意思是“抱歉在忙的时候给你打电话”是绝对标准的,在日本的商务电话中没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在英语中,“Sorry to phone you at such busy time”只能在你知道对方正在忙的时候使用(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你无法通过电话看到对方)。“Sorry for interrupting”和“Sorry to bother you”从来不会用英语在电话里说。

在英语中,你还必须确保“对不起,过了这么长时间才给你回电话”和“对不起,打电话给你这么早/晚”中的“long”,“late”和“early”真的有意义,因为否则当你真的需要道歉时,没有人会认为你是认真的!

像“抱歉又麻烦你了,但是……”这样的短语的使用也不同。在英语中,这只适用于下面这样的请求:“……你能拼写你之前告诉我的密码吗?”我试过了,但我觉得我拼错了。”在英语中,更通用的短语是“对不起,又是Alex。(我之前打电话的时候忘了说/我刚意识到……)”

在日本商务电话中,人们通常会说“(Itsumo) o-sewa ni natte imasu”,这句话很难翻译,而且听起来很不真诚,就像“谢谢你的好意(永远)”。

电话谈生意时的文化差异

说英语的人倾向于在交流的各个阶段之间非常流畅的过渡,在打电话时也是如此。要想顺利过渡,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工作。这通常是指对方回答了你的闲聊问题,但没有回答你。最流畅的方式是回应对方的话,然后看看你能如何帮助他们(如果你是接电话的),或者提到你打电话的原因,比如“我很高兴听到你这么说。我今天能为你做些什么?和“我羡慕你!”不管怎样,我打电话的原因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经常会发现用其他语言打电话时的过渡,例如日语,非常突然,因此感到不舒服,甚至是粗鲁的。

在一些国家,更常见的是打电话的人开始谈生意,而在其他地方,是听者,但在英语中,一个平稳的过渡比谁结束闲聊更重要,所以往往是谁还没有说话。

要求与某人打电话的文化差异

要求与他人交谈的标准英语短语都是请求,比如“Can I speak to…?”,“你能帮我接通……吗?”或者“我想和……说话”这种语气更强的形式通常是在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的,而像“请帮我接……”和“我想……”这样的命令/命令则是不礼貌的。另一种常见的策略是询问对方是否有空,比如“请问史密斯先生在吗?”和“约翰在吗?”

在许多其他语言中,命令和请求的形式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像“Please put me through to…”这样就可以了。其他在英语中不标准的变体包括“I 'm calling for (name)”(如荷兰语)和“(name) please”(如日语)。

如果打电话的人要求和Alex Case通话,而Alex Case就是你,标准的英语回答是“Speaking”,更随意的回答是“that 's me”。语言学习者经常发现“说话”这个表达相当奇怪,德语的“Am Apparat”表示“在电话旁”,可能更符合逻辑。

文化差异在电话中的体现

电话中要求和命令的文化差异

如上所述,英语中表达请求和命令/命令/指示的短语非常不同,比如“Can you take a message?”和“请留言”非常不同。“请……”有非常强烈的“我要求留言”的意思,所以很少或从来都不合适。在其他语言中,请求和命令的语言是相同的,所以你只需要注意你的语气。

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Can I speak to…?”,以及“我可以和……说话吗?”在英式英语中太多了。

请人在电话中等候的文化差异

上面关于请求和命令的要点也与请求某人等待的话题有关,因为在大多数语言中,“请等待”是英语中的一个命令,因此通常不适合。相反,我们通常说“等一下(当我…)”。主要的例外是如果我们使用电话的保持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说“Please hold (The line)”。也可以用一个短语表示“请不要挂断”(例如在西班牙语或法语中),但在英语中,这只在有可能另一个人真的要挂断电话的时候使用,例如当你在电话会议中不得不冲出房间的时候。

像“抱歉让你久等了”/“抱歉让你久等了”这样的话,在我学过的所有语言中都是相当标准的,但就像上面的电话开头的道歉一样,在英语中,如果对方只等了几秒钟,这似乎是不真诚的,无意义的,甚至是讽刺的。你也许可以想象,以这种方式道歉(O-matase shimashita)在日语中是非常标准的,任何超过一分钟的道歉通常都是“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Taihen matase shimashita”,字面意思是“我让你等了很长时间”)。这不仅在英语中没有必要,对方甚至可能认为你是在讽刺!

打电话时沉默和积极倾听的文化差异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主动倾听是一项非常困难的技能,因为母语是英语的人往往在听的时候发出很多噪音,讨厌重复他们说的话。因此,说英语的人可能会鼓励他们的伴侣说:“真的吗?嗯嗯。没有开玩笑。你是对的。那么。是的是的是的。当然”。这在打电话时尤其重要,因为几秒钟的沉默可能会导致说话人说“你好?”喂? Are you still there?” In other languages more silent listening and/ or more repetition of words (or often just sounds like “Mmmmmm”) is more standard.

沉默也与电话中的过渡有关,比如进入正题和结束通话。对于讲英语的人来说,即使是一秒钟的沉默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所以任何沉默都是一个信号,表明你应该迅速进入通话的下一部分,例如,从闲聊到打电话的原因。

电话留言和留言的文化差异/电话核对和澄清的文化差异

就像在英语中给出理由时更普遍的情况一样,在打电话时,我们倾向于非常具体地说明为什么你不能和某人说话,用像“我恐怕她现在不在她的桌子上”、“她在接另一个电话”和“抱歉,他这周不在国内”这样的短语作为标准。在其他地方,更一般的短语,如“我恐怕她没空”可能同样可以接受或更标准,但在英语中,这听起来像一个谎言和/或你懒得给我一个更详细的理由。

主动帮别人捎口信比等别人让你捎口信更礼貌,这似乎是相当标准的做法,但短语可以有所不同。在英语中有这样一个小危险:“要我告诉他你来过电话吗?”时,可以理解为“我真的不想留下更详细的信息”,所以可以理解为“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或“我能帮你捎个口信吗?”更标准。在日语中,这个短语更像是“你想让我告诉他一些事情吗?”

当你要求留言时,“Please…”(“Please take a message”)在英语中也是很粗鲁的,但在许多其他语言中却很好。

请求和命令也会出现在检查/澄清中,比如“请再说一遍”、“请大声一点”和“请为我拼一下”,这些在英语中都很粗鲁,但在其他地方可能会出现。荷兰语“Wat zegt du?”(“What did you say?”)在英语中听起来特别粗鲁,有时意思是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在英语中,标准的检查/澄清短语包括“Can you repeat that?”、“你能不能大声一点?”和“你能拼一下吗?”在英语中,听者问这样的问题比说话者问检查理解的问题更常见。(拼写有点困难)。我拼一下好吗?,但是更一般的短语,比如“你明白吗?”和“要我重复一遍吗?”在英语中,往往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在其他语言中,像这样的短语更容易被接受,也很有用,否则对方可能会因为太尴尬而打断你,说他们没有听懂你的话。

当反复检查某个单词的拼写时,英语有一个标准的系统:“Alpha”表示“a”,“Bravo”表示“B”,等等。然而,几乎没有人知道整个事情,相反,我们通常会编造这样的句子:“那是A代表苹果,然后D代表狗”。这在国际上似乎很普遍,但每个地方的人知道和使用标准单词的程度不同。

留下电话号码也有区别,许多语言,如德语和法语,将号码配对,使457987类似于“4579-877”。在英语中,它只是“四五七九八七”。

成功的信息获取需要用各种语言的“理解”来确认,比如意大利语的“Capito”和日语的“Wakarimashita”。在英语中,“被理解的”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含义,即对某事不太高兴,但接受它的原因。相反,我们通常说“(好的。)了”。

挂断电话的文化差异

就像谈生意一样,说英语的人往往会非常小心地让通话结束得相当顺利。这意味着在英语中突然说“谢谢您的来电”比在许多其他语言中要糟糕得多。在英语通话中,一个更流畅的结尾可以通过接收者确认来电者是否已经结束(“那么,我还能帮你什么吗?”或者打电话的人说他们已经结束了(“嗯,我想我现在就需要知道这些,谢谢”等等)。最好是调用者结束调用,因为他们是开始调用的人,这似乎是相当普遍的,在某些地方特别重要。

说英语的人在电话结束时闲聊的频率一般都在中间,而说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人有时会把电话结束变成另一段(或两段)对话。在英语中,一个关于未来的问题,比如“你周末有什么计划吗?”这句话听起来不错,但在电话里通常就不需要了(不像面对面,在电话里总是需要的)。

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对话的另一个很长的部分是你可能需要说多少次像“嗯,……”,“所以,……”和“Anyway,……”,直到对方明白你的暗示,让你说结束电话.在其他语言中,比如英语,对方应该听到你的第一句“Okay, well then…”,可能会说“well, I won’t hold you any longer then”。

说英语的人在结束通话时往往会给出非常具体的理由。即使他们怀疑这可能是一个谎言,一个说英语的人会欣赏你的努力,你可以找一个借口,比如“好吧,我很想多聊天,但我看到我的老板正朝我走来,他看起来不太高兴”。更一般的借口,如“嗯,我必须去”在其他语言中是可以的,或者更标准的,但在英语中,“对不起,我必须去”可能意味着“我真的太忙了,没有时间和你说话”甚至(根据你的语调)“我不想和你说话”。请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

就像电话开头的“对不起,……”和“谢谢……”一样,在英语中,你必须非常注意“Thanks for calling”和(尤其是)“Thanks for your help”作为(特定的)电话的结束方式的意义。例如,在英语中,“谢谢你的帮助”可能听起来像批评,如果他们不能帮助你。然而,在(英式)英语中,电话交谈结束时的“干杯”似乎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特殊意义,尽管它有时仍然保留着“谢谢(提前)”的意思。在英语电话最后说“谢谢”有点重,因为它听起来像“别忘了”,但在日语中,在请求电话最后说“请”(“O-negai shimasu”)被认为是礼貌的。

用“See you”来表示“Bye”似乎是相当普遍的,尽管德语中有“Auf wiederhoren”(直到我再次听到你)来代替“Auf wiedersehen”(直到我再次见到你)。同样,在许多语言中,“Take care”的等价词也没有特别的意义,例如西班牙语中的“Cuidate”。在英语中,有些人会这么用,但有些人会把它留到你暂时不跟某人说话或者他们要做一件大事情的时候,比如搬家。

显然,在日语中,说“再见”后立即挂断电话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在商务电话中。我想,在任何文化中,表明你不是为了做更重要的事情而拼命等着让对方挂断电话都不会有什么坏处,但我想说,在英语中,只有在浪漫的情况下,不要在“再见”后立即挂断电话。

版权©2016

由Alex Case为UsingEnglish.com撰写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帮助我们传播:


Trustpilot
Baidu
map